如何閱讀小說之二

 

 

小說的人物塑造

(一)人物在小說中的地位:任何小說均是描繪人生,人物描繪成功小說才能成功,故事和情節都只是用來說明人物在生活中的遭遇,思想感情所發生的變化,根據這些變化來表現其人物,使其活潑鮮明而不朽,故知人物在小說中為主,故事情節為副。

(二)表露人物旨在表露人性:人性是人在內心所潛藏的思想情感以及引起他表示於外的行為,由於人性的不同,遂使人類有美醜善惡的內在之不同,所以人性是人類特殊的情操與衝動。惟有寫內在的人性,作品才能經得起時空的考驗而不朽,能發揮人性光輝的作品,自能指引人類給予鼓舞安慰與正確導循。

(三)塑造人物的原則

1、外型

外型塑造:包含容貌、衣飾、神態。例如莫泊桑的《脂肪球》

2、表情動作

表情動作直接溝通表現人物的氣質與個性。表情與動作的描寫有時不易分得清晰,借動作來顯示表情是一常見的寫作手法。表情可以自人面部或身體上看出,由表情傳達了人物的心理活動。複雜的心情,常不易表達的,常常就用表情來傳達。例如阿城的《棋王》

3、性行

小說中安排故事與人物性格吻合,表現具體,藉事件或用物表性格,藉環境表性格,藉嗜好表性格,藉生理現象表性格,藉景物表性格。

藉對話表性格也是常見的表現手法,根據言為心聲的原則,在對話中不但可見人的內在性格思想,同時也可從人物在現場的行為動作中,談話中反映出他的企圖。

 

小說的敘事觀點(敘述觀點)

觀點:有些東西能為我所見,有些東則不能。

在事件中,沒有一個人能說出全貌,卻都提供了別人所缺少的部分。作者的任務是找出最適合於他要述說之故事的觀點。

(一)全知全能的敘事觀點:敘事者對每一件事都能瞭然,他能隨意進入任何人物的內心深處,並直接告訴讀者,某一小說人物正在想些什麼。以第三人稱法敘事,其優點是具有高度彈性。敘事者有較多的自由,可以站在客觀的立場,敘述角色人物的一切,也可以鑽到人物的內心裡去,和他一起感覺,一起思想,完全從主觀的角度去描寫他。例如莫泊桑Maupassant的《二漁夫》

(二)第一人稱非主角敘事觀點:是「有限制的敘事觀點」,敘事者與其他人物地位相等所以僅能從言行觀察其他人物無法透視他人性格。例如柯如寧A. J. Cronin的《一朵愛爾蘭的玫瑰》

(三)第一人稱主角敘事觀點:主人翁是敘事者──即以小說人物為敘事者,用第一人稱,透過「我」的觀點來敘事,其好處是與讀者的生活經驗非常接近,除具有直接性與真實感外,亦可使作者有居於有選擇的立場,免於鬆散之弊。

(四)第三人稱主角敘事觀點:主人翁作為觀點人物──用第三人稱,敘事的重點落在「觀點人物」(他)之上。(在第三人稱的限制敘事中,敘事者不是全知的,他只知道某一人物全部的事,居於控制地位的觀點,乃是小說中某一人物的觀點,此一人物,即為「觀點人物」)在此一方式中,敘事者的態度總是或多或少與觀點人物分離,此一分離性提供了不可能發生於第一人稱敘事的諷刺、評價及說明的餘地。例如七等生的《我愛黑眼珠》

 

敘述方式

(一)直敘式:依時間先後次序排列結構。

(二)回溯式:先皆是結局,由結局推回發生。推理小說常以此方式敘述。

(三)時空錯綜:以現在時間、空間、人物、情節與過去時間、空間、人物、情節兩線錯綜進行。題材中若有未來的時空也可以實施錯綜表現。短篇小說常採用此敘述方式。

 

 

資料來源:

楊昌年著  現代小說  台北  三民書局  民國八十六年五月